9月月報
《語言是生活,放孩子自由》by Jerry
JFK繪本屋起源於緊密的一家人,J代表爸爸Jerry、F是媽媽Febie、K則是孩子Kaya。Jerry常說:JFK繪本屋是他的第二個小孩。JFK繪本屋的命名方式就是如此直接明瞭。
回想繪本屋成立不久時,Kaya才剛升上小學一年級,如今轉眼成了八年級的青少年;而如果把繪本屋比喻做另一個孩子,現在也是一名小學生了。
一路走來,爸爸Jerry對於這兩個「孩子」有著一套自己的教育哲學。看著繪本屋與Kaya一天一天變化、成長,當孩子身邊的大人偶有迷惘時,爸爸Jerry決定再重新聊一聊他對教育的看法。
《雙眼對望直視妳內心的小狗》by Jerry
九月開始,繪本屋故事時間的構成些微地改變了。從選書、時長、演繹手法、編排、受眾等等,專業地由各種角度去蕪存菁嚴格審視一番之後,蛻變成了現在的型態。
許多長時間陪伴我們的家長和孩子一定都知道,一直以來繪本屋花了多少心思與時間在籌備每一場故事活動。但恰巧疫情開始之前,執行長 Jerry 問我們,除了盲目地「拼命努力」(真的很拼命啊),我們有沒有停下來想過:『到底一間珍貴、稀少、仍存活著的獨立兒童繪本書店可以帶給這時代的孩子與家長什麼價值?』要吃東西可以去餐廳;要繪畫可以去美術教室;托育有幼兒園;要把英文練到爐火純青,坊間不缺補習班呀?
因此「透過繪本及互動,提供自然的英語浸潤讓孩子自由地探索這個世界;聽見孩子的聲音,看見每位孩子獨一無二的內在價值」,就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與答案。我們仍必須一直在和自己對話(當然也和每一位支持我們的家長跟孩子對話),不管多忙碌,總是要提醒自己不時抬起頭看向遠方,才能一步步地朝著目的地前進。
自從疫情之後,Febie老師迷上了搜集廚房小物。
小小的西瓜剖開,裡面裝著的竟然是石花凍,真是怎樣也想不到!石花凍的原料是一種褐藻,不會產生種子。雖然裝在西瓜杯裡假裝自己是西瓜,但完全不用擔心吃下去肚子裡會發芽哦~
《修書人》by Woody
記得暑假時,有位孩子家中有著和Febie老師相同的繪本,於是老師一邊講故事(線上),孩子就一邊翻,最後孩子笑笑地「爆料」,說弟弟弄壞了她的立體繪本,所以那本書不能跟Febie老師手上的一樣動了。
當時因為媽媽在忙不在現場,我們事後跟媽咪聊起這件事,媽咪笑笑地說孩子的「爆料」是真的,但沒關係,書本的使用跟損壞也是孩子成長的軌跡,她很珍惜。
每個人對書都有不一樣的方式:有些人視書籍為一種收藏品,拿到書就要立刻包上書套,閱讀的時候也小心翼翼,避免折損或髒污,因此每本書都完好如新;有些人讀書一定要畫重點,所以拿起任何書之前都得先找筆,好書一讀再讀,重點也一畫再畫,整本書充滿五彩繽紛的筆記。
無論用什麼方法讀,站在書店的立場,最開心地就是知道仍有這麼多人喜歡紙本書,並且透過伐木而得來的珍貴紙本能好好地被每一位讀書人重視。
《孩子的登山經:J與K的父子對談》by Jerry
全新的種子、森林故事活動設計出來後,在百般調整之下,最終定案了一個時段講「兩本」繪本。能不能更多呢?我們還有好多、好多書想跟孩子們分享耶!
但......最終做出這樣決定的原因是:當Febie老師用心讀過每一本繪本,詳細記下任何一個適合或可能和孩子互動與對話的部分之後,我們發現如果要「讓孩子看繪本(圖)、等孩子推理、聽孩子說話」,實在太需要時間了。
若有和孩子對話過應該都知道,他們充滿哲理,也天馬行空。常常大人早已失去耐性,孩子卻仍專注地在尋找或思索答案。倘若只為了表面上塞給孩子更多的繪本,變成由說書人——Febie老師單方面地講個不停,不在意孩子看見、聽見什麼,更不去等待孩子回應,其實是最能掌控時間,也最能快速帶過最多繪本的方式。但在這過程中,孩子們又在哪裡呢?
囫圇吞棗也許容易,但繪本的有趣之處包含「每個人、每次讀起來的感想和心得都不一樣」,而在那「不一樣」之間,不正是每位孩子展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理解的重要時刻嗎~
《線上故事小道具》by Woody
實體活動 vs 線上活動
線上故事活動也有其優點,但我們還是好喜歡每週三到週日可以在書店裡的實體故事活動看到孩子和家長,時間也不像線上活動那麼緊迫,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當面聊近況還是最開心的喔~
《JFK繪本屋的初心》by Jerry
常常有人路過,很驚喜地發現JFK繪本屋,接著便進來問我們開多久了?掐指一算,竟然已默默地邁入第九年(嚇)。對比現在從店門看出去直接就是行人與街道,前幾年的光景仍記憶猶新。
近年才認識我們的家長可能很難想像,過去繪本屋在大稻埕,不僅捷運無法抵達,還需要扛著孩子與娃娃車爬上沒有電梯的老式建築,沿著狹長階梯至三樓才能和我們見面。不過辛辛苦苦上樓後完全不虛此行,當時繪本屋有一個獨立的書店空間,和聽故事的地方隔著一道牆,常常有家長故事聽到一半,衝出來搶購當下 Febie 老師正在講的繪本。
其實加入JFK之前,我曾偷偷來「探查」許多次。當時人在動物園打雜,因此對店內與動物相關的繪本格外印象深刻,例如《Color Zoo》by Lois Ehlert,透過書頁挖空,光是簡單疊合不同幾何圖形就能構成各式各樣的動物實在太酷了;另外還有日文繪本《いちにちどうぶつ》(暫翻:當一天動物)by ふくべ あきひろ (文)、かわしま ななえ(圖),用誇張、搞笑的手法,正經八百地介紹袋熊有方形便便之類的冷知識(是真的哦),真不愧是日本人!
正式工作後,初次參加 Febie 老師故事時間,第一次聽到的《Spells》by Emily Gravett 超級驚艷,一個非典型的青蛙王子故事。Febie 老師簡直 "cast a spell" ,講到最後全場投入地高喊著: "Kiss him! Kiss him! Kiss him!!" ... 從此再也不能忘記聽 Febie 老師說故事的魔力與感動,以及一位名為 Emily Gravett 的作者。
無論大人小孩都喜歡聽故事,畢竟人類祖先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岩壁上,以圖像及故事紀錄下曾經存在的時光。繪本故事不僅帶來知識,滋養了無限想像,也富足了我們的精神與心靈。
Comentários